10 October 2025

GQ Hong Kong 專訪 ERL 設計師 Eli Russell Linnetz:「新一代只對『真實性』感興趣,靈感的來源並不重要。」

社群是當代男裝品牌制勝的新法寶,當品牌以真實性為本,將服裝化為情感與故事的載體,社群便自然形成,吸引追求自我表達的人們—— KidSuper、ERL 和 Auralee 這 3 個品牌,以各自的方式詮釋了這一點:它們不僅創造服裝,更構築了讓人感到歸屬的社群,將真誠與創意融入社群。


社群總是關乎着真實性。品牌 ERL 的創辦人 Eli Russell Linnetz 一直以「誠實、情感、真實」作為品牌的創作理念,並通過設計來訴說屬於他的「美國故事」。

Community is about authencity

ERL 的作品融合了 70 年代的兄弟文化(Bro Culture)、90 年代的 Teenage 與荷里活的懷舊情懷,創造出一種既熟悉又新奇的美學,散發出獨特的跨時代魅力,吸引了全球男裝愛好者的熱烈追隨。Linnetz 在訪問時表示:「我想創造我想在世界上看到的東西。世界本身是一個醜陋的地方,我創作的唯一目標,便是創造真實美麗且樂觀的東西——我認為這才能觸動人心。」而這種對真實性的執着,讓 ERL 的設計像 Swirl Hoodie 或最近的厚底人字拖單品,均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現象級單品。

「我不喜歡『品牌』這個詞,這讓人覺得我只是在創造產品來賣給別人,這完全不是我與社群的關係。」

Eli Russell Linnetz

ERL 的社群建構方式同樣獨特,Linnetz 將其視為「一場公開的對話」,不僅限於消費者,而是與藝術家、衝浪者、滑板手等志同道合的創作者共同構築。他說:「我不喜歡『品牌』這個詞,這讓人覺得我只是在創造產品來賣給別人,這完全不是我與社群的關係。」這種對話式的社群讓 ERL 的粉絲感覺自己是品牌故事的一部分,他們通過穿着 ERL 的服裝,參與到 Linnetz 的懷舊與樂觀世界中。

尤其對那些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些年代的 Gen Z 來說,ERL 的美學有着能跨越時代的能力。他續說:「新一代只對『真實性』感興趣,靈感的最初來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帶來了甚麼感受。」這種真實性讓 ERL 的社群在網路上形成了強烈的次文化,人們分享、討論設計背後的故事,甚至將 ERL 的單品作為自我表達的符號。

「新一代只對『真實性』感興趣,靈感的最初來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帶來了甚麼感受。」

Eli Russell Linnetz
ERL 早前推出的超厚底人字拖單品,隨即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現象級單品。

擁有電影製作、攝影與音樂等多學科背景的 Linnetz,其設計過程完全由直覺驅動,摒棄過多的商業考量。他表示:「我為自己創造出那些我無法想像生活中缺少的物件或物品。」這種直覺讓 ERL 的服裝充滿個性,從尼龍西裝到雕塑般的印花羽絨服,每件單品都承載了來自加州威尼斯海灘的文化根源,同時又具有全球化的吸引力。

早前 Brad Pitt 也被捕捉到身穿 ERL 的設計。
A$AP Rocky 也是 ERL 的粉絲,多次在不同場合以 ERL 造型亮相。

在 2025 秋冬系列,與品牌過往的玩味風格迥然不同,略帶點「正式」感。這是源於 Linnetz 本人在洛杉磯山火中險些失去2025秋冬系列及品牌所有檔案的真實故事(最終他成功挽救了部分作品)。這也使本季系列在本季進一步探索正裝剪裁與衝浪文化的結合,通過隨性、復古美學的視角重新演繹,結合細膩材質,持續建構一種全新的奢華美式男性形象,展示了品牌在保持真誠的同時不斷進化。

ERL 的社群不僅是只是品牌粉絲的集合,更是一個由情感和真實性驅動的集體,人們能通過服裝參與到 Linnetz 本人(以及其構思)的故事之中,這讓 ERL 成功在當今男裝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時尚中真誠與創意的代名詞。



GQ HongKong: 用三個詞來描述 ERL 的美學風格?
Eli Russell Linnetz: 誠實、情感、真實。

你通常第一眼會注意到男人身上的什麼?

真實性。

ERL 的設計,例如 Swirl Hoodie,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強烈的回響,特別是在男裝愛好者中。你認為是什麼驅動了人們對 ERL 那融合怪趣 Americana、運動服和街頭服飾的熱情?
沒有固定公式。我想創造我想在世界上看到的東西。世界本身是一個醜陋的地方,我創作的唯一目標,便是創造真實美麗且樂觀的東西——我認為這才能觸動人心。

ERL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男裝市場中塑造其獨特身份?你從 Venice Beach 的根源或多學科背如何影響你的設計?
我創造對我有共鳴的作品,這些作品源自我與藝術及創作之間的直覺關係。很多人可能會追逐流行或熱賣的東西,但當我看到這些時,我會選擇轉身走自己的路——我對別人的作品不感興趣,也也很少被其他藝術作品所觸動。

你提到與「真實的合作者」共事,例如為 ERL 廣告所挑選的衝浪者和滑板手。那你是如何看待「社群」這個詞?對 ERL 而言,它代表什麼?品牌多年來建立了什麼樣的社群?
我不喜歡『品牌』這個詞,這讓人覺得我只是在創造產品來賣給別人,這完全不是我與社群的關係。我與其他想參與我們集體旅程的藝術家保持開放對話。因為我的「社群」一直在進化和擴展。

相較於女裝,男裝似乎更易在網路上培養了更強大的次文化。你認為 ERL 懷舊、青春的美學,為何能在男裝愛好者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並促進情感聯繫和身份驅動的社群?
我從不設限自己。嚴格的日程安排助我完成每日任務,這般結構讓我的思緒能自由徜徉,在克制與無限想像之間的張力,訴說著眾人皆能共鳴的故事。因為人們不想被推銷或被告知該買什麼——於是我便為自己創造無法想像生活裡沒有的物件或作品。當這些作品上架到我們的網站或商店時,人們可以參與我的故事,但它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當你觸碰這些作品時,會感受到其中獨特的真實性與敏感性所激發的情感共鳴。

你的作品常感覺像是美國懷舊情緒的拼貼——例如 70 年代的 dude / bro 文化、90 年代的 Teenage dream 和 Hollywood 情懷。這些對透過社交媒體發現 ERL 的 Gen Z 有何共鳴,儘管他們或許未曾經歷那些時代⋯⋯

新一代只對「真實性」感興趣,靈感的最初來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帶來了甚麼感受。如果它讓你有所感觸,無論你成長於哪個時代,它總會引起共鳴。

你的設計似乎體現了(美國)男子氣概的特定原型。
故事總是透過我收集的物件和舊衣物展現出來。有時我心中有特定的角色,但我的直覺總會引導我走向新的,或是來自潛意識的意外發現。

你形容你的設計過程是直覺的、由個人故事驅動。在設計時,你有沒有遵循任何「規則」?
每個季節我都從選擇我討厭的顏色或材料開始。因為這在我內心引發衝突,迫使我去跳出舒適圈,從而爭取我想表達的東西。

你與 Dior 的合作是一個重要時刻。你如何看待這次合作?它對 ERL 的身份和影響力有何影響?
在 Dior 工作將永遠是我最大的成就之一,特別是能與 Kim Jones 共事並向他學習。這次經歷拓展了我對精湛工藝和技藝的熱愛與關係。不僅是高級訂製服,還能從全球視角看待 Venice Beach,學會擁抱加州的精湛技藝以及洛杉磯獨特的技術和剪裁。

拖鞋在時尚界再次掀起熱潮。你最近的拖鞋設計在網路上爆紅,也推動了時尚的比例極限——這些大膽的設計,如何吸引用時尚表達個性並與 ERL 社群連結的男裝愛好者?
ERL 是一個不斷變化、持續進化的畫像,反映我每天的衝動和渴望。有時我低語,有時我吶喊。

FW25 系列的關鍵單品或亮點是什麼?它們如何反映 ERL 的演進故事?
這一季我專注於剪裁,特別是在與 Dior 合作後顯得尤為重要。尼龍西裝與 Venice Beach 衝浪文化有著深厚的聯繫,我以我的方式來詮釋剪裁。而尼龍羽絨服也是如此,幾乎無縫的設計讓形狀自己說話——就像一座雕塑。

能定義你風格理念的人、事或物?
Venice Beach 的人們。

你的下一個 moodboard 上有些什麼?
I don’t make mood bo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