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ovember 2025

GQ HYPE Digital Cover: 深入探索 Anyma 的藝術世界

在一個聲音與光影融為一體的世界裏,Anyma 的演出模糊了音樂會與數碼藝術之間的界線, 帶來不一樣的電子舞曲派對或表演。這場演出將電子音樂轉化為一場沉浸式的體驗,是多媒體藝術家及 DJ Matteo Milleri 的創意結晶。

你或許在社交平台上看過他的短片:Melodic Techno 的電音浪潮中, 龐大的機械人隨節奏呼吸,躍動着機甲的身驅,構成夢境般的畫面。舞台中心佇立着一個孤獨的身影,這位大師將數碼世界與現實交織在一起。他的前方是一個控制台,宛如一座由電路系統搭建起的神龕,隨着他聲音與視覺的編排發出閃爍的光芒。

觀眾目不轉睛,在空中揮動雙手,有的在狂歡跳舞,有的則是用手機捕捉畫面。有別於其他充斥着混亂、醉酒或喧鬧的電子舞曲派對,這個派對中參加者全情投入,甚至着迷。在拉斯維加斯的 The Sphere 場館內, 觀眾沉浸於一個 360 度的表演,他的演出模糊了音樂會與數碼裝置藝術之間的界線。

這就是 Anyma,以音樂撩動靈魂,透過科技喚醒情感。

Tank top, 6PM. Gilet, Rick Owens. Watch, Custom Aballe x Rolex. Ring, The Great Frog. Ring, Emanuele Bicocchi.

Anyma 是由音樂製作人和 DJ Matteo Milleri 創造的混合機械角色,它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大膽的藝術革命——Milleri 將他的意念實體化,把 Anyma 打造成為聲音與影像匯聚的媒介。它不僅是音樂上的新嘗試,更體現了 Milleri 的藝術風格——他主導了項目的視覺藝術和創意指導方向。

這位 37 歲的意大利裔美籍藝術家,在當代電子音樂殿堂中佔據了一個重要席位。自 2021 年以來,他發行了一系列單曲和三張專輯—— 《Genesys》(2023)、《Genesys II》(2024) 和《The End of Genesys》(2025)—— 定義了 Melodic Techno 的新時代。但更重要的是,從在埃及吉薩大金字塔舉辦的壯觀《Quantum Genesys》表演,到在拉斯維加斯 The Sphere 場館的創造駐場紀錄的演出,均證明他是 Melodic Techno 最具前瞻性人物之一。

Gilet and trousers, Chrome Hearts. Watch, Custom Aballe x Rolex 

Anyma 這個名字源自拉丁文的靈魂(soul),背後有甚麼意義?它如何代表你作為藝術家的身份? 

我最初構想的 Anyma,是一個存在於現實與想像交界、尤其是實體世界與電子世界之間的個體。它亦與「Animismo」(泛靈論)的概念緊密連接:Animismo 相信一切物件、元素、創作皆有靈魂或意識。我希望以現代角度探索這種哲學,這就是 Anyma 的創作動機:為聲音賦予靈魂、為圖像賦予意識、為科技賦予情感。

你早期的藝術和音樂背景,如何促成了 Anyma 獨特的視覺和概念風格? 

我自少開始彈琴,這是我對音樂最早期的記憶。長大後,我對音樂製作產生了興趣,對於利用聲音及其能創造的世界更加着迷。Anyma 早期受到現代古典音樂家的啟發,如 Nils Frahm、Ólafur Arnalds、Jóhann Jóhannsson 及 Vangelis,Warp Records 及 Aphex Twin 也是我重要的靈感來源。另一方面,我對視覺藝術和設計的喜愛,讓我意識到音樂可以超越單純的聽覺體驗。現在,任何讓我興奮的事物都可以是我的靈感。這種二元性和平衡,體現在 Anyma 的視覺和概念層面。因此,Anyma 不僅僅是我經歷的總和,也是我個人興趣的演變。它是我通過聲音和視覺,及對如何通過科技獲得最大情感的實驗。

Tank top, 6PM. Jacket and trousers, RTA. Shoes, Balenciaga. Ring, Emanuele Bicocchi

你的許多作品探討變化、重生和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主題。你能分享為甚麼這些理念對你的品牌至關重要嗎? 

「變化」是 Anyma 的核心,也一直是我個人很着迷的主題。我們這個時代面臨重要的問題和挑戰,是如何平衡人性與科技的快速進步。科技會對未來的人類經驗帶來甚麼影響、未來是甚麼面貌呢?這些想法受到科幻作品、機械人學和電子遊戲啟發,最能引起我的共鳴,更與現今社會息息相關。

你以一種模糊音樂與數碼藝術界線的表演而聞名,這是一場有關旋律與視覺敘事的融合。你在製作新曲時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是從視覺還是旋律開始的? 

音樂和視覺完全交織在一起,不過每首曲子的創作過程都不盡相同,視乎初始靈感來自哪裏。有時是旋律首先浮現,有時是主題概念先行,但更多時候是同時進行的。我的腦海裏會有概念,怎樣在視覺上呈現一段聲音或和弦進行。

歸根究柢,作品的核心從來不是為了創造一個場面,而是關於一個真實而複雜的世界,有想表達的故事和角色,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

Blazer, KWK by Kay Kwok. Tank top, 6PM. Trousers, Ashton Michael



你的創意團隊是甚麼樣的?你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甚麼角色? 

我們團隊在計劃的每個細節都緊密合作,實際上大部分表演元素均由內部團隊,包括創作者和合作夥伴製作,組合成最終的視聽體驗。AI 的急速進化推動我們不斷提升能力,希望為粉絲帶來獨特的沉浸式體驗。這是一個反覆來回的合作過程,我感到十分自豪,因為無論場地、意念和時間有多少限制,團隊還是能夠完成作品。

你在 Anyma 這個項目中遇到過最大的創意挑戰或風險是甚麼? 

在 The Sphere 的表演絕對是我迄今為止最大的冒險,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最艱鉅的挑戰。那個場地的深度之廣,迫使我思考每一個表演對觀眾的影響,因為它的沉浸感實在太強烈。同時,我需要確保科技不會壓過我想傳達的信息和故事。同時,我們希望將數碼表現推至極限, 卻又能保留親切感。

你希望觀眾在現場體驗你的音樂會後帶走甚麼? 

我希望觀眾能全心投入欣賞演出,完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中,帶他們到未曾想象的地方。我真的很努力令每場表演變得獨一無二,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我希望在情感上觸動觀眾,讓我想傳達的故事留下深刻印象或影響。

Photographer:  Lenne Chai / B&A
Editorial Director: Jumius Wong 
Creative Direction: Jenine Oh 
Executive Producer: Andrew Bear / HYPERION
Styling: Luca Falcioni
Grooming: Candice Birns / A-Frame Agency 
Set Designer: Ester Song Kim
Studio Manager: Chris Lewis 
Creative Coordinator: Micaela Leon Perdomo / HYPERION
Photo Assistants: Chir Yan Lim, Nico Vargas, Cristina Martinez, Nathan Molina
Styling assistant: Adrian Jose Ramos Diaz
Production Assistant: Emma Hair 
Studio: HYPE Studio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