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小食推介: Bar Leone
論酒吧小食,當中表表者非 Bar Leone 莫屬!這間走溫馨意大利「鄰里酒吧」風格的酒吧,已連續兩年蟬聯「亞洲50最佳酒吧」榜首,今年更成為「全球50最佳酒吧」。即使在最炎熱的香港夜晚,仍有長龍排隊,只為品嚐他們精心調製的「cocktail populari」(經典雞尾酒),以及令人垂涎的美食。菜單亮點包括堆滿 層層疊起 Mortadella 意式肉腸、ricotta 芝士與醃辣椒的 focaccia 麵包,還有獲得神教級地位的煙燻橄欖,連外帶罐裝標籤寫着「(或許)世界上最好的橄欖」。
共同創辦人 Lorenzo Antinori 解釋:「食物是我們作為意大利酒吧身份的核心!食物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沒有比和朋友圍坐一桌、分享美食、美酒更美好的事了——這才是完整的酒吧體驗。」設計菜單時,Lorenzo 並非依循傳統配搭,而是希望提供「讓人感到舒適、易於分享、帶有鮮味(umami)的料理,而且能與任何雞尾酒相輔相成,重點是在於創造簡單卻能觸動味蕾與心靈的食物。」


酒吧小食推介: Mius
獲獎調酒師 Shelley Tai 身上也抱有相同理念,她最近在附近開了 Mius。這間線條優雅、帶有中世紀美學的酒吧,是 Shelley 的「回歸之作」——她曾在新加坡備受推崇的 Nutmeg & Clove 磨練多年。「對我來說,食物是整個體驗的完結篇,因此理所當然地對食物與雞尾酒獻上同樣的關注。」在 Mius,能找到重新詮釋的經典雞尾酒,如士多啤梨 Negroni 與 Dirty Margarita,搭配簡單卻溫暖的菜餚——這些菜更像主角而非配角,例如散發濃郁的伏特加香味、淋滿番茄忌廉醬汁的奶油通心粉;或是罪惡誘人的波本朱古力撻,奶香濃到極致。「我們的雞尾酒偏向清爽口味,我們追求質地與味道的互補,讓雞尾酒與食物彼此更突出。完美搭配講求和諧——食物讓飲品更難忘,反之亦然。」

酒吧小食推介: Sugar King
顯而易見,在香港最熱門的酒吧,美食與美酒密不可分,但這股新趨勢的推力從何而來?
Sugar King 共同創辦人 John Nugent 認為「這個熱潮來自酒吧想說的故事。」Sugar King 這間新開張的酒吧位於 Mius 幾條街外,號稱全城首間「bodeguita」(迷你酒吧),將夏灣拿風情帶到香港。空間雖然小得只能站立,卻絲毫不影響推出精緻的古巴風味菜單,與同樣靈感來自古巴的雞尾酒相輝映。


John 認為酒吧菜單必須自成一格,與飲品構築成一個連貫的故事,帶領客人踏上旅程。「如果我們是古巴 Daiquiri 酒吧,卻端出芝士黑椒意粉(cacio e pepe),縱然美味也不合理。我們希望能告訴客人,我們端出甚麼、為何端出,食物絕不能只是事後的想法。」事實上,這裏的食物不僅美味,更讓全城社交平台瘋傳——點一份「天堂級」的古巴奶凍(flan)就知道:金黃滑順的蛋奶凍,淋上百珍醬油焦糖,晃動得恰到好處,就知口感必然柔軟滑溜。

酒吧小食推介: Kinsman
這個熱潮興起的另一關鍵,似乎與傳承有關。Kinsman 共同創辦人 Gavin Yeung 表示:「食物正是我們身份的延伸。就像我們的雞尾酒,融合國際技巧與本地食材,菜餚同樣旨在為食客帶來驚喜與愉悅。」這間充滿復古風情的廣東雞尾酒酒吧與 Sugar King 位處同一條街上,以致敬香港本土遺產作核心。Kinsman 將傳統廣東酒重新演繹成創意雞尾酒,例如 “Honey & Milk” 以豬油浸泡的玉冰燒入酒;菜餚則是現代演練的廣東經典——包括仿冷盤凍肉拼盤的臘腸三重奏,以油亮的廣式臘腸作主角,以及內餡混入煙燻豬油的超大蝦多士。


酒吧小食推介: Bourke’s
對其他酒吧而言,焦點則純粹落在食材——甚麼能搭配、甚麼風味互補、甚麼能激發食客的興趣或好奇心。Bourke’s 這間墨爾本風格的溫馨小酒館,提供從香港黃油雞肝醬吐司(佐以自製藍莓醬)到「需要專注品嚐的優雅菜餚」,如共同創辦人 Brett Goss 所說——例如經過隔夜醃漬的香料奶油雞排,頂層覆蓋着誘人焦香的熔岩芝士。

酒吧小食推介: Gokan
在 Gokan,多樣性至關重要。這是知名日本調酒師 Shingo Gokan 在香港的首間作品,與餐飲界老將 Russell Stradmoor 及 Amanda Cheung 合作,Amanda 表示目標是:「創造一個平等致敬兩種工藝的空間,同時讓食客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自由。」Shingo 認為: 「重點在於理解風味如何演化、質地如何互動、一口食物、一啖酒後,又如何影響下一口。我們設計菜單節奏很多樣性,有些菜適合即刻享用,有些則宜細細品味,這種方式讓賓客自由探索組合,找到屬於自己的完美搭配。」Gokan 的菜單包含了風格迥異的料理,例如魚子醬薯仔沙律搭配四川「水晶」皮蛋、麻辣和牛麻婆豆腐,以及趣味十足的「白熊」刨冰,以懷舊雜果點綴⋯⋯選擇之多,令人眼花撩亂。

酒吧小食推介: Snack Baby
2024年,Snack Baby 在香港開幕——走復古意式雪糕店路線, 14款創意口味輪流上架,搭配豐富的飲品選單。過往人氣王包括紫薯薰衣草芝士蛋糕、咖椰吐司、氮氣泡沫港式奶茶配菠蘿飽脆粒,另有經典雞尾酒與每月三款特調飲品。創辦人 JC Lombard 說:「Snack Baby 的構思來自一次家庭旅行——小孩吃意式雪糕,大人喝飲料,一個老少咸宜、充滿歡樂的地方。」店內的輪替菜單亦讓搭配成為遊戲,「我們試圖讓意式雪糕與飲品都充滿玩味,有時受季節食材、天氣、旅行或心情驅動都會作出不同配搭。」


無論料理風格或主題,香港酒吧提升美食水準的趨勢顯然將會延續。Kinsman 的 Gavin 補充:「豐富的食物菜單有助酒吧脫穎而出、延長客人駐足的時間,同時與雞尾酒工藝相輔相成,全面提升待客的水準。」Shelley 對於此亦深表認同:「這是一種款待宣言——你照顧他們整晚的體驗,而不只那杯酒。」
「我認為這是香港餐飲與酒吧文化自然演進的結果,香港人對食物與飲品極其挑剔,重視能同時在兩個領域都能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場所。在快節奏生活與有限空間下,能同時提供頂尖飲品與美食的場地,實屬合理。」Gokan 的 Amanda 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