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憲不僅是一位演員——更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過去超過 30 年,這位韓國演員一直屹立韓國影壇,憑藉他既銳利又深藏溫度的眼神,塑造出如今舉世矚目的韓國電影工業。這位 55 歲的演員,演藝生涯橫跨不同層面——《不悔》中的痛楚與優雅;《光海,成為王的男人》裏的王者氣度;以及《魷魚遊戲》中沉靜卻極具權威感的「Front Man」 —無論是哪一個角色,他的演繹都同樣精準而難忘。荷里活或許讓他看似一夜成名,但真正使他成為殿堂級演員,是他對表演的堅持,無數作品、無盡的磨練,造就了他層次分明、完美且具標誌性的演藝風格。

令李炳憲與眾不同的,並非單指他的多年來的事業高光,而是他從不安於現狀的態度。當其他人限制了自己的角色類型,他卻不斷重塑自己,從早年飾演電視劇中溫柔內斂的情人,到大銀幕上冷酷的特工與備受折磨的反派,再到《魷魚遊戲》中那位成為 Netflix 最令人畏懼角色之一的遊戲主宰者,他每一次轉換角色都全情投入,這份精神,使他自成一派——一位拒絕重複、勇於冒險的藝術家。他的名字本身已代表着深度與品質。當一個企劃有了他的參與,你可毫無疑慮地期待一場令人回味的精彩演出。


在韓國影壇的同輩之中,李炳憲是首批成功闖進荷里活的韓國先驅,參演作品包括《G.I. Joe》、《Terminator Genisys》與《The Magnificent Seven》,並從百想藝術大獎到青龍獎,囊括了所有韓國主要獎項。2021 年,他更成為首位獲得亞洲電影大獎「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的韓國演員—這不僅是對他演技實力的認同,更是對他作為東西文化橋樑的肯定。
然而,真正讓他歷久不衰的,並不是這些獎盃與稱號,而是他獨特的存在感—那種無法被模仿的氣場。他沉默寡言,但身上卻有一種會讓人放下防備、又極具吸引力的氣質,不言而喻便能掌握全場的吸引力。他本人擁有一種無可抗拒的魅力與天賦 —在這次封面拍攝中,他精準掌握每一種情緒和神態,彷彿時刻都能讀出你的心思。
正因如此,縱然出道超過 30 年,他依然是娛樂圈的傳奇。今年,他成為了《GQ》 Hong Kong Men of the Year。

你與其他韓國演員一同到荷里活宣傳《魷魚遊戲》,感覺如何?
我認為用「既新鮮又充滿驚喜」來形容這次經驗是最恰當的。我過去參演過多部荷里活大製作,曾於全球進行過宣傳,走過紅地毯,也與國際媒體和影迷交流過,但《魷魚遊戲》所帶來的反響與關注度,遠遠超出我以往的經歷——起初我甚至有點無所適從。它讓我真正意識到,韓國電影、劇集等與以前相比確實有了更好的質素及知名度。
串流平台的興起,對我們這一行當然有好有壞,但我認為最大的優點在於,如今無論故事來自哪個地方,只要拍得好、說得動人,便有機會成為全球風潮。我感覺到一場全新的文化變革正在開始,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Front Man」是個集權力與權威於一身的角色,但他仍有不少未被揭示的神秘面紗。你認為自己與角色之間有沒有任何其通點?
「Front Man」經歷過極度殘酷、幾近喪命的狀況,因此我不能說自己能完全理解他內心的想法。他是一個被命運塑造的「怪物」,正因如此,我在演譯時,並沒有試圖在自己與這個角色之間尋找共鳴。不過,既然是由我去演活他,也不能說我們之間全然沒有相似之處。任何角色都必然透過「我」來呈現,我的某一部分總會滲入其中,哪怕只是隱隱約約的一丁點,但我從來沒有覺得他與現實中的我有任何共通點。
你根據甚麼標準挑選角色?是直覺、合作對象,還是有其他因素?
合作對象對我而言固然非常重要,但比這更關鍵的,是我閱讀劇本時的感覺——那份情緒與興奮感是最先吸引我的因素。而有合適的演員,將故事化為現實,對我來說便是額外的收獲了。

你認為你過去飾演的眾多角色,對你的生活及個人成長有沒有影響?
我認為影響相當深遠。無論在訪問或私下對話中,很多人都會問我:「你真實的性格是怎樣的?」甚至一些後來才認識的朋友也曾這樣問我,每次都令我有點不知所措。
在我成為演員之前或剛出道的時候,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形容自己的性格,但某個階段後,連我都開始質疑自己到底有着怎樣的個性。因為我的日常逐漸變成不斷進入不同角色、全情投入、再抽離,然後為下一個角色作準備的循環。
當然,每個角色都經由我演繹,多少帶有我的痕跡,但同時我也會從角色身上吸收、學習,這是一種互相交流的關係 —— 我影響角色,角色也影響着我,直到作品結束為止。

演繹過這麼多角色後,我有時也會懷疑自己性格是否因此有所轉變。我開始對過去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也會因故事或角色而關心一些小時候毫不關心的議題。或許,我原本性格中一些尖銳的部分被磨平;而某些不太好的面向,也可能於表演過程中微調至更成熟的方向。
作為在娛樂圈超過 30 年的演員,你感受到業界這些年最大的變化是甚麼?又如何影響你及業界整體的作品質素?
如我剛才提到過,最大的變化之一是串流服務的出現與發展。而若專指電影領域的話,從菲林拍攝過渡到數碼化也是劃時代的轉變。當然,這些年業界還有許多其他變化,但我認為這兩點最為重大,且帶來的改變最是明顯。

那「快樂」呢?你現在如何定義它?與你剛出道時相比有何不同?
以前的我把「快樂」視作一種未來的東西 —我正在付出努力達到、終有一日會來到的事,我認為那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但現在,我覺得「快樂」就是當下。它變成我每天都試圖去覺察的事 —每天問自己:「今天我有多快樂?」以前的我,把快樂視為一種日後才會經歷的事,而非此時此刻可以擁有或以前感受過的。但最近,我覺得只要我能真心說出「我很快樂」就已經很足夠了,因為這樣的心態已經是「快樂」的本真。
「每個角色多少帶有我的痕跡,但同時我也會從角色身上吸收、學習,這是一種互相交流的關係。」李炳憲

Photographer: Park Jongha
Editorial Director: Jumius Wong
Creative Direction: Jenine Oh
Executive Producer: Sasha Park / SJP PRODUCTION New York
Casting: Castingbom 9
Styling: Lee Hye Young
Hair: Lim Chulwoo
Makeup: Kim Jungnam
Set Design: Re.kindle/ ABR
Art Director: Jeon Minkyu
Art Team Leader: Kang Minwoo, Lee Subin
Art Team: Kim Hantae, Park Hyunbin, Ji Sunghee, Han Yeonjae, Kim Namkyu, Jung Yena
Producer: Sheena Park / SJP PRODUCTION New York
On-set Producer: Selina Park / SJP PRODUCTION New York
Photo assistants: Yun Kibeom, Im Sohee
Wardrobe Coordinator: Sing 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