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法國工裝外套已是法式時尚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演變成不少時尚設計師的創作靈感泉源。從已故美國《紐約時報》攝影師 Bill Cunningham 身上那件標誌性的 Vintage 法國藍色工作服,到當今人氣美國演員 Brad Pitt、Austin Butler 與 Jeremy Allen White、澳洲演員 Jacob Elordi 的灰藍或淺藍版本,其自然日曬、水洗後褪色或補強無疑增添一份古著韻味,不過英國歌手 Harry Styles 身上的 The Row 的變奏作品,亦帶有高級時裝感。




縱然他們身上所穿的「藍色工作服」看似相同,但魔鬼藏在細節,無論品牌、色澤、剪裁、版型、歷史、故事上,實則各有不同。 然而,不少人認為法國工裝外套今年再度回歸潮流,但事實是,它從未離開過男士衣櫥。
法國工裝外套是甚麼?
法國工裝外套,法文稱為「Bleu de Travail」,意指「工作藍」。這是 20 世紀歐洲勞動階層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從 19 世紀中至 20 世紀中以來,這種外套幾乎是所有法國工廠工人、農民、鐵路員工、建築工人等藍領階層的「制服」。如今,French Work Jacket 已成為全球古著與工裝時尚領域的永恆經典,其地位等同於美國人共知的 Levi’s 501。

要了解法國工裝外套的起源,可從 19 世紀末說起。隨著 1850 年至 1870 年法國工業革命第二階段展開,政府與工會開始為勞工提供統一的工作服,需求日益增加。傳統圍裙式束腰罩衫已無法滿足安全性要求,新一代工裝的設計原則以保護勞工為首要,同時講求舒適、實用、耐磨、易修補,最重要的是——製作成本必須低廉。
直至 1844 年,據說第一件帶有弧形領子(Col Chevalière)的法國工裝外套就是由 Adolphe Lafont 設計,採用藍色棉質 Moleskin 絨面物料製作。這款面料堅韌厚實、耐用防風,越洗越軟的 4 至 5 顆鈕扣外套,設有以功能為本的 4 個口袋,分別是前方腰間用於放置工具的 2 個大型口袋;左胸則袋用來放筆記本與煙草;而右胸內袋便用於擺放私人物品。所有縫線均採用雙針或三針粗線,極為耐用。

剪裁方面,以寬鬆方正(Boxy Fit)為主軸,肩部呈現自然垂墜感,便於身體活動;袖口寬大、無內裡,方便層疊穿搭。後來,為降低製作成本與時間,斜紋棉布與人字紋布也漸漸取代 Moleskin,但這三種面料都有共通特點,就時其織法皆極為堅韌耐用。
20 世紀初至中期,如 Le Laboureur 及 Le Mont St Michel 等法國品牌都開始批量生產這種工人服,更慢慢擴散至歐美,逐漸成為各國工人的制服指標。幾乎每個法國男性都至少擁有一件。「藍領」一詞亦由此演變為勞動階層的代名詞。

為何法國工裝外套是藍色?
Bleu de Travail 最初並非藍色,而是深灰或黑色。18 世紀時,藍色染料多為貴族與皇室專用,直到柏林實驗室 Diesbach and Dippel 意外發現一種深邃鮮艷的藍色染料,便命名為 Berlin Blue。他們保密多年後,由英國化學家 John Woodward 破解配方並推出市場,新名稱「Prussian Blue」因而廣泛流傳。


這種「Prussian Blue」合成藍染料價格低廉且易保養,最終成為法國工人喜愛的顏色——原始 Bleu de Travail 就此誕生。後來,Hydron Blue 取代 Prussian Blue,因為製作成本更低,且更耐磨、耐褪色、耐漂白。20 世紀時,Hydron Blue 已成為法國工裝的標準色調。這款藍色不僅能遮蓋污漬,還象徵着勞工階級身份:多數工人穿用藍色,而主管經理則穿黑色。

隨著工業沒落,約 1960 年前後,Bleu de Travail 逐漸從工廠消失。但因為 1968 年巴黎學生運動改變了一切,年輕中產階級學生穿上 Bleu de Travail 以示與勞工團結。此後,這件藍色工人外套在法國人心目中,已成為了工業英雄的象徵。復古法國工裝外套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一段工業歷史的縮影。它以極簡、耐用、自然老化的特質,超越時尚潮流,成為永恆單品,甚至到今天仍一直啟發不少近代潮流和時裝設計。
以下 《GQ Hong Kong》將為你推薦各類 Deadstock、Vintage、復古新品以及時尚品牌的法國工裝外套。
Image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Vieux Et Nouveau, Lusine Bleue, ban_secondhand_good@eBay, Ban Secondhand Goo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