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月相不過是錶盤上的點綴,甚至質疑它的實用價值。然而,若真要從功能角度審視,現今又有多少複雜功能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計時碼錶不會讓我們跑得更快,陀飛輪也未必讓走時更為精準,但我們依然為之傾心,因為它們讓我們看見時間的不同面貌,體會機械工藝的極致之美。
月相功能的歷史淵源,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更為悠久。最初,它是人類觀測自然的智慧結晶,協助漁民預測潮汐漲落,也幫助農夫掌握播種與收割的時機。月亮的陰晴圓缺,是一種自然節奏,一種與天地萬物的無聲約定,它不僅鐫刻在曆法之中,更深深融入我們的文化底蘊。無論東方或西方,月亮總是蒙著一層神秘面紗。在中國與韓國的傳說裡,月亮上住着一隻玉兔,有的說牠正在搗製仙藥,有的說牠忙於製作年糕——或許我們從未親眼見過牠的身影,但每當中秋舉頭望月,總會不自覺地想像牠在月宮中靈動跳躍的模樣。這些美麗的傳說,讓月亮不再只是冰冷的天體,更成為人類情感與想像的溫柔寄託。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月相腕錶顯得格外應景。它讓時間的流逝不再僅是指針的冰冷轉動,更讓我們能在腕間隨身攜帶天體的韻律與文化的記憶。此刻,就讓我們乘著中秋的皎潔月光,一同欣賞幾款別具特色的月相腕錶,從創新的顯示設計,到精準得近乎極致的機芯表現,細看製錶師如何將月亮的詩意,巧妙融入機械的精密世界。
TAG Heuer Carrera Astronomer




談及月相顯示,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多半是那在半圓視窗中悄然升起、又緩緩隱去的月亮圖案。然而,TAG Heuer 在 Carrera Astronomer 上,選擇以更貼近天文觀測儀器的方式,重新詮釋這項功能。錶盤下方的弧形刻度與纖細指針,精準描繪出月亮 29.53 天的運行軌跡,每日凌晨悄然推進一格,彷彿默默為我們記錄月球在星空中的每一步履。這種呈現方式既直觀又充滿科學氣息,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月相的意義:它不僅是裝飾,更是將宇宙的秩序凝縮於方寸之間,讓配戴者在日常中,依然能與浩瀚星空保持聯繫。
Tudor 1926 Luna




Tudor 向來予人可靠、實用的印象,鮮少涉足浪漫的複雜功能,因此 1926 Luna 的問世,可說是一次驚喜的突破。它的月相顯示靜謐地棲息於錶盤上的六點鐘位置,不張揚,卻溫柔提醒著配戴者時間的另一種節奏。其機芯設計讓這枚月相顯示在長達 37 個月的時間內無需手動調校,換言之,你可以在三年多的時光裡,靜靜欣賞那輪小巧明月在錶盤上優雅盈虧,與天際的韻律同步前行。它的存在宛如一位溫柔的伴侶,提醒我們時間不僅是數字與指針的組合,更是一段段自然的循環周期。
IWC Eternal Calendar



IWC 的萬年曆作品在製錶領域向來佔有獨特地位,而月相顯示更是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篇章。品牌推出的 Eternal Calendar 機制,理論上需歷經超過 4,500 萬年才會產生一天的誤差,如此天文數字幾乎超乎想像。當我們仍在為一年中幾次的日期調整而煩惱時,它卻已處理著「宇宙級」的時間課題。這枚腕錶讓人深刻體會,製錶師的野心從來不僅止於打造精準的時計,更是嘗試在毫米之間捕捉宇宙的運行法則,讓微小的機械裝置得以記錄月亮的軌跡——這無疑是一種充滿詩意的執着。
Chopard L.U.C Lunar One




L.U.C Lunar One 的魅力,不僅在於它兼具萬年曆與月相功能,更在於它展現了「內外兼修」的製錶哲學。這枚腕錶的月相顯示穩定而精準,而驅動它運行的機芯本身,更宛如一件藝術珍品:打磨精緻的橋板、手工修飾的倒角與波紋,無一不是傳統製錶工藝的極致展現。這種對細節的堅持並非為了炫耀,而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在月亮盈虧的背後,蘊藏著對時間的敬畏與對工藝的尊重。配戴這枚腕錶,彷彿將一段歷史、一份匠心,以及那輪永恆變幻的明月,一同繫於腕間。
Andreas Strehler 月相腕錶



當其他品牌仍在追求數年或數十年才需校正的月相精準度時,Andreas Strehler 的目標早已遙遙領先。他所打造的月相機械曾創下世界紀錄,需超過兩百萬年才會累積一天的誤差。這聽來宛若科幻情節,卻也讓人見識到獨立製錶師與眾不同的思維:這不僅是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與宇宙尺度的深度對話。當你凝視錶盤上那輪明月緩緩變化時,它所象徵的,不單是時間的流逝,更是人類試圖理解自然、探索宇宙的永恆追求。這是一種純粹的浪漫,也是一種最深層的製錶哲學。
月亮始終高懸天際,潮起潮落,圓缺交替,與我們的生命節奏相互共鳴。月相腕錶的魅力,正是源自這份深刻的連結:它讓腕錶不再只是計時工具,更成為人類與自然韻律之間的橋樑。當你在中秋之夜仰望天心皓月時,不妨也低頭品味腕間的月相顯示——那是機械工藝對天體的崇高致敬,也是我們與時間對話的浪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