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ovember 2025

林奕匡:在手機時代,我們為何仍需要戴手錶?

承蒙《GQ》Hong Kong 邀約執筆撰寫腕錶專欄, 容我第一期先從腕間小事談起。或許你是從我的音樂開始聽到「Phil Lam 林奕匡」的名字,若你曾聽過〈高山低谷〉這首歌,我們算舊相識;若是初遇,不妨從我腕上的滴答聲開始瞭解我。

我的腕錶入坑故事應該從何說起呢?可能需要追溯至小學時代吧。自少,腕錶便長駐我左腕。 空着手腕出門總覺渾身彆扭。年少的我總是天真地認為,戴錶能助人守時;最起碼,當時分秒針在你腕上滴滴答答地響,會比不戴腕錶時對光陰的流逝變得更敏感。可是時光荏苒,當我長大成人之後發現世道變了,人們開始活在被數碼科技圍剿的時代 — 電視播着時間、地鐵月台屏幕閃着時間,更不用提那與你早已形 影不離的「時間終端機」— 你的手機,隨時都能為我們分秒不差地準確報時。

正因如此,每當我在 Instagram 或 Threads 上看到關於腕錶的貼文,總免不了有人會急於跳出來質問那個老掉牙的問題:「現在誰還需要戴手錶啊?想知道時間,我有手機不就夠了?」 表面上看,他們言之有理:手機連接全球網絡時間,精準無比,而且毋須額外花費一分一毫, 就能擁有最實際的報時工具。

智能手錶的擁戴者(別小看,他們的確人多勢眾)亦會立刻辯護道:智能手錶也是手錶啊!它不僅能報時,還能追蹤你的健身數據、隨時隨地為你轉發 WhatsApp 訊息,甚至能在那 80 高齡的祖母不慎跌倒時偵測意外,自動呼叫救護車救回她一命……這些論點都極富說服力兼擲地有聲。

但各位看倌之中定有人不禁提出反對:「開甚麼玩笑,智能手錶哪算得上真正的手錶?」更何況,許多人根本不運動,他們也絕對不想手腕上戴着的東西,隨着手機的每一則通知而震動鳴響 — 我們的生活早已被數位誘惑淹沒,何苦再自找煩惱?

是的,以上部分觀點我也認同,這也正是我在運動時也只會配戴智能手錶的原因,純粹將其視為一項實用工具的話,確實非常方便。「別再轉彎抺角了,你的真正取態是甚麼?你為何依然堅持配戴手錶?」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確每日無錶不歡,即使無需外出,我照舊錶不離腕。宅在家時,手機可能被遺落在房間或餐桌上;工作時,我常將手機交給經理人保管;當我從車裏抱起嬰兒時,手機往往塞在牛仔褲後袋裏,根本騰不出手去拿。此時,手腕只需輕輕一翻便瞥見時間,遠比摸索手機查看來得便捷太多。更何況,暫時遠離手機、抽離社交媒體、無需 24/7 緊盯朋友動態,我認為這樣對身心健康也更為有益。也正因如此,除了運動時段,我鮮少配戴智能手錶。這點對孩子們 尤為重要,我寧願兒子配戴一枚簡單的傳統腕錶,而非從小便仰賴智能手機來掌握時間。

「務實及理性如你,已成功論證配戴腕錶的必要性 — 但,又何必大灑金錢去購買昂貴的機械錶呢?」答案直白‥的確不必。沒有人需要藉着昂貴名錶才能得悉時辰,但「不必」不代表「不應」,這關乎個人品味選擇,關乎內心的渴望與 熱愛。它同時也是一件時尚單品,是我們選擇配戴的飾物。這與生活中所有超越生存必需的事物如出一轍 — 無論是購買昂貴的演唱會門票、在米芝蓮星級餐廳用餐,抑或添置一件出自名設計師手筆的精緻服飾 — 這些奢華花費都非必要,但人生苦短,恰是這些「非必要」之物,賦予我們為生活打拼的熱忱。

錶海浩瀚,各價位皆有妙品。只要有任何一款腕錶能與你產生共鳴,而又在你的舒適消費能力範圍內的話,那就放心去買吧。願你戴得自豪,活得精彩。

那麼回到那核心問題:身處當今時代,我們還需要配戴腕錶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腕錶在許多層面上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它們便捷、實用,且有助你彰顯時尚感。至於那些從不戴錶的人?我敢打賭,多數在認真試戴後便會欲罷不能。他們尚未入坑,只是因為未察覺自己錯過了腕間那耐人尋味的小宇宙而已。

Columnist’s Profile

PhilLam (林奕匡),香港著名創作歌手,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富有哲理性的歌詞而聞名。2010 年出道,2014 年憑藉《高山低谷》一曲開始為人熟悉,並在此曲 10 週年之際登上日本人氣音樂頻道「THE FIRST TAKE」。音樂以外,Phil 私底下亦是一位汽車狂熱者及腕錶收藏家,對 機械性的男士玩物尤有研究。

Photo courtesy of Phil Lam